公基備考經濟知識: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
發布時間:2021-12-21 14:11:55 瀏覽量:1878
宏觀調控是政府對國民經濟的總體管理,是一個國家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經濟職能。它是國家在經濟運行中,為了促進市場發育、規范市場運行,對社會經濟總體的調節與控制。宏觀調控的過程是國家依據市場經濟的一系列規律,實現宏觀(總量)平衡,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而對貨幣收支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外匯收支總量和主要物資供求的調節與控制。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分別有促進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穩定物價以及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基本內容
(一)促進經濟增長
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指的是一國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勞務總量的擴大,表現為GDP總量或人均量的擴大。顧名思義,要想不斷促進經濟增長必須刺激需求量的增加進而推動供給量的擴大,因此需求在國家經濟增長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需求主要包括內需即投資和消費,以及外需即出口。于我國而言,需要構建一個新發展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同時刺激內需和外需,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同時兼顧國際市場,最后以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來拉動國民經濟增長。
(二)充分就業
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但通常在實際統計中,一般用失業率來衡量一國的就業狀況,所以要改善最大的民生就要盡可能解決失業問題,根據失業的原因可劃分為四種失業類型,分別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季節性失業、周期性失業。其中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為不可避免的失業類型,由于經濟中某些難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業也被稱為自然失業。當實際失業率等于自然失業率時,社會的就業狀況就出現了充分就業。
(三)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就是要抑制住通貨膨脹、避免通貨緊縮進而維持幣值的穩定。當社會上出現通貨膨脹時,實質就是社會的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最后會導致社會上出現物價水平持續性、普遍性的上漲,而通貨緊縮恰恰相反,最后表現為物價水平持續下降。不管是物價上漲還是下降,都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的秩序,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節以穩定物價。
(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指一國的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長期的順差或逆差不利于經濟的均衡和資源的配置。
逆差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1.消耗外匯儲備,削弱其對外支付能力,本幣貶值,國際地位下降,短期資本外逃,影響本國的國際信譽。2.國內貨幣緊縮,利率水平上升,失業增加,國民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下滑。
順差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1.將使本國貨幣供應量增長,從而加重通貨膨脹。2.一般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貿易的發展,對本國經濟的增長產生不良影響。
【試題練習】(單選)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 )。
A.促進經濟增長
B.充分就業
C.優化經濟結構
D.穩定物價
【答案】A。解析:解析:我國宏觀調控有許多目標,但最主要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
上一篇: 選調生公基備考文史知識:百年黨史路之開端

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