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黄色片日本/www.久久国产精品/国内外成人激情免费视频/www日韩高清 - 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教師資格

教師資格考試高中生物《生物群落》模擬題

發布時間:2021-12-15 14:55:27 瀏覽量:1336

  模擬試題

  1.下圖1、2、3是某森林中喜鵲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4為該森林大山雀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中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圖1中A點和圖3中E點的增長率與圖2中的C點對應

  B.圖1、2中的B、D點都可以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

  C.圖4中第4年和第8年種群數量相等

  D.森林中隨著各個種群的變化,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也在變化

  2.如圖表示處于平衡狀態的某生物種群因某些外界環境變化導致種群中生物個體數量改變時的四種情形,下列有關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A.若圖①所示為海洋中某魚類種群,則a點后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養了該種魚類

  B.若圖②所示為某發酵罐中酵母菌的數量,則b點后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營養供應

  C.圖③中c點后發生的變化表明該種群性別比例失衡

  D.圖④曲線可用于指導海洋捕撈

  3.下列對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規律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取樣時為避免吸到培養液底部的死菌,滴管應輕輕吸取,避免溶液晃動

  B.對于壓在一個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處理方法是計數四條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數

  C.已知血球計數板的方格為2 mm×2 mm,若蓋玻片下經稀釋10倍的培養液厚度為0.1 mm,計數時觀察值為M,則10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總數約為2.5M×105個

  D.與一般的生物實驗一樣,該探究實驗也需要單獨設置對照組

  4.在對某自然保護區內甲、乙兩個不同物種的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之后,又開展了連續四年的跟蹤調查,計算其L值(L=當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前一年末種群個體數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這四年調查期間的種群數量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第一年末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率一定不相等 B.第二年末乙種群數量一定大于甲種群數量

  C.第三年末乙種群數量達到了最大值 D.這四年中甲種群每年增加的數量是相等的

  5.某島嶼引入外來物種野兔,研究人員調查了30年間野兔種群數量的變化,并據此繪制了λ值變化曲線。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間野兔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B.第10年和第20年種群的數量基本相當

  C.第15年至第20年間野兔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大

  D.第20年至第30年間野兔種群數量增長率為0

  6.甲種群與乙種群存在生殖隔離下圖表示甲乙種群個體數量比隨時間變化的坐標圖。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甲、乙兩種群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其中乙為捕食者

  B.甲、乙兩種群均為“J”型增長,增長不受本身密度制約

  C.甲、乙兩種群為競爭關系,t時刻兩種群競爭程度最低

  D.0~t時間范圍內,甲種群的出生率小于乙種群的出生率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C。解析:題圖分析:圖1表示喜鵲種群的數量呈S型增長,其中A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B點達到K值;圖2表示喜鵲種群增長速率曲線,C點對應的種群數量與圖1A點相同;圖3表示喜鵲種群出生率與死亡率關系曲線,其中E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F點達到K值;圖4表示該森林大山雀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其中0-4年,λ>1,種群數量增加;4-8年λ<1,種群數量下降。8-10年λ=1,種群數量不變。據圖示分析可知,圖1中A點和圖3中E點的增長速率與圖2中的C點對應,A正確。由圖示可知,圖1、2中的B、D點(種群增長速率為0),都可以表示種群達到了環境容納量,B正確。圖4中第4年種群數量最多,第8年種群數量最少,C錯誤。森林中隨著各個種群的變化,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也隨之變化,D正確。

  2.【答案】C。解析:若圖①所示為海洋中某魚類種群,則a點時,達到該海洋區域的環境容納量,之后數量劇增,其原因可能是大量放養了該種魚類,A正確。若圖②所示為某發酵罐中酵母菌的數量,則b點時,達到發酵罐的環境容納量,之后增加營養供應,可導致酵母菌數量劇增,B正確。圖③中c點后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可能是環境條件劇變,比如天氣、外來物種入侵等引起的,性別比例失衡不會導致數量急劇下降,C錯誤。圖④曲線為自然狀態下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可用于指導海洋捕撈,當魚群數量大于K/2時捕撈,捕撈后要維持種群數量在K/2左右,既能捕到較多的魚,又能使種群快速增長,D正確。

  3.【答案】C。解析: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實驗流程為:(1)酵母菌培養(液體培養基,無菌條件)→(2)振蕩培養基(酵母菌均勻分布于培養基中),滴加培養液時,應先加蓋玻片,再在蓋玻片的邊緣滴加培養液→(3)觀察并計數→重復(2)、(3)步驟(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繪圖分析。從試管中吸取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應將試管輕輕震蕩幾次,使酵母菌在培養液中分布均勻,A錯誤。對于壓在一個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處理方法是計數相鄰兩邊及其頂角上的酵母菌數,B錯誤。計數室的體積=2×2×0.1=0.4mm3,共有酵母菌細胞M個,則10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個數=M×10×1000×10÷0.4=2.5M×105個,C正確。該實驗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在時間上形成自身對照,無需設置對照組,要獲得準確的實驗數據,必須重復實驗,求平均值,D錯誤。

  4.【答案】C。解析:分析題干信息:L=當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前一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即當L值等于1時,種群數量保持不變;L值大于1時,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L值小于1時,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由于兩個種群的起始數量未知,第一年末甲、乙種群的L值也不同,因此不能確定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度,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速率可能相等,A錯誤。由于兩個種群的起始數量未知,并且圖示L=當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前一年末種群個體數量,因此結合圖示信息不能確定第2年末乙種群和甲種群數量的大小,B錯誤。第三年末之前,乙種群的L值始終大于1,即種群一直呈增長趨勢,因此第三年末乙種群的數量達到最大值,C正確。這4年甲種群的年增長率都相同,但甲種群每年增加的數量是不相等的,應為每年的增長數量逐漸增多,D錯誤。

  5.【答案】D。解析:1~5年λ>1,而且基本保持不變,種群數量持續增加,A錯誤。10年到20年之間λ<1,則種群數量越來越少,B錯誤。15年到20年之間λ<1,則種群數量越來越少,C錯誤。20~30年之間λ=1,種群數量保持不變,種群增長率為0,D正確。

  6.【答案】C。解析:甲種群與乙種群存在生殖隔離,說明是兩個物種。題圖顯示:隨時間的推移,甲乙個體數量的比先增加后減少,最后在t時刻降為零,說明甲種生物的數量先增后減,最終被淘汰,因此甲乙兩種群為競爭關系,t時刻兩種群競爭程度最低,A錯誤。C正確。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乙種群最終呈現“S”型增長,甲種生物最終被淘汰,但甲乙兩種群的增長都受本身密度制約,B錯誤。O?t時間范圍內,甲種群出生率先高于乙種群的出生,而后二者的出生率相等,最后甲種群出生率小于乙種群的出生率,D錯誤。

國華答題小程序

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微信小程序 0535-6287588 客服